找到相关内容887篇,用时9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五戒十善论

    小乘,这是学习和发心上的脱节。另外,再看看每个人修学佛法中的行为,大乘的戒律能够做到吗?比如《瑜伽菩萨戒》、《梵纲菩萨戒》,我们能做得到吗?声闻乘的出离行,真正对世间的厌离,我们又做得多少?也做不到...为了使佛法世间长期流传,才写成经典的。佛教的经典,是佛陀灭后弟子们结集的。一部经典,是一次法会的记录。一部佛经,不仅有佛陀的言教,同时也包含了佛陀的身教。佛陀是一位觉悟者,是一位智慧者。三业中流露出来...

    光明王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4079224.html
  • 净慧长老访谈录

    总要有一个手段,总要有一个生活的方式,而且这个方式又不能脱离中国佛教的传统。刚好是百丈禅师他老人家,有“一日不做,一日不食”的八个字;六祖慧能有: “佛法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譬如求兔角。...  长老:我想不但是说禅离不开生活,整个的佛法都离不开生活,离开生活不需要佛法,离开生活也不需要禅,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常识。生活禅和传统的禅它的契人点什麽地方呢?传统的禅修讲平常心,讲日用事,也就是以...

    今朝录音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4079418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特质

    是最切要的。”太虚大师认为,佛法与世法是非一非异的互联关系。《六祖坛经》云:“佛法世间,不离世间觉。”中道了义的唯识学,由自性缘起与业感缘起相结合而生的阿赖耶缘起,更立足现代化中化现代,净化人生,...异生之命入大乘圣位,革众生五乘之命入一大乘,革众生命入如来位)的思想,以及“以实践人乘行果,而圆解佛法真理,引发大菩提心,学修菩萨胜行,而隐摄天乘、二乘菩萨中,直达尖圆明之极果”,都反映了三乘真实、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681506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传统的现代转换及其意义二题

    佛教之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及环境。   至于居士佛教文化思想方面的创造,则是更为令人瞩目的事情。首先是居士佛教宣讲佛法、弘法利生方面,充分体现了中国大乘佛学“佛法世间,不离世间觉&...常常从社会化、人生问题的处理和解决等方面,来理解、接纳佛教信仰及其文化思想,而向世人社会宣讲佛法之时,也大都强调佛教的世间性,主张当下觉悟,即心即佛,绝不会吸引人走向蹈空厌世之途。为此,居士佛教正与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24082384.html
  • 佛法简单好用有够劲

    就是佛法很好懂,它并不复杂。第二个部分是佛法是很好用的,也就是它很实用,不只是理论,佛法注重实证,即使再深的佛法超越了世间,都可以日常生活中运用。第三个部分是佛法的力量那里?一般人都会认为是神通、...佛教的核心就“自净其意”。“自净其意”除了是要意识心清净之外,还要出世间,这是跟其他宗教不同之处。   最深的佛法融通出世和入世   佛法的宗旨看似纷纭,其实可以简单分成两部分来看:一个是超脱...

    陈家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884622.html
  • 观音思想的组成架构与主要特点

    世间去追求一种觉悟的境界,那是根本不可能的。这正如《坛经》中所说:“佛法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求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菩提即觉悟,觉悟即解脱。所以,对一般众生来说,也不要指望离开现实世界而寻找一种安乐的...作明确的说明,但内外同学作为菩萨法门的一般原则,却得到了充分的强调。 另外,我们从经典记述及各类民间传说的观音救世故事中,也可知道,观音除圆满了佛法义理之外,也具备有丰富的世间技艺,特别是医药方面的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0884653.html
  • 弘扬“人间佛教”的精义 提升青年学子之精神品质

    病瘦者给予医疗,无护者为作护者,无所归者为受其归,无救者为作救者”之“舍身饲虎”的佛陀精神,二者共同构建了佛教的人间情怀。所以,大乘佛法的精义要求人们不在自顾自地修习,自顾自地成佛,而慈悲为怀,关心天下苍生,救渡溺于生老病死之苦海中的芸芸众生,这可以说也就是人间佛教的真精神所在。中国佛学史上,禅宗六祖惠能曾云:“佛法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”说明佛法世间人所学,也是觉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5085647.html
  • 契理契机与人间佛教的未来

    差异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所契之“机”是具体的、个性化的,也就是梁漱溟所说的“此时、此地、此人”。太虚法师指出:“‘佛法世间,不离世间觉’,即是说佛的教法虽是佛智证明的真理,而存在世间则是观察众生之机宜...事务的范围,当时的社会状况下,佛教还被视作是中国传统文化革命的一个机会和方向。太虚法师试图通过佛教的自身改造来实现佛教作为救世法宝的目的。“今之世间多杀之苦痛中,唯佛法能救之。今之人生,自杀之...

    俞学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0285667.html
  • 人间佛教:大众化而非世俗化

    人间,非由天而得也”。禅宗创始人六祖慧能更是深刻体悟到“佛法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求菩提,犹如觅兔角”的真谛。佛不是天神,更不是鬼怪。要成佛,必须人间修行磨练,断惑究竟,福德智慧达到无上圆满,人才...”以恢复佛教原有的精神面貌。所以,印顺导师也说:“我们应继承‘人生佛教’的真义,来发扬人间的佛教。我们首先应记着:无边佛法中,人间佛教是根本而最精要的,究竟彻底而又最适应现代机宜的”。虽然太虚大帅的...

    惟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9120085785.html
  • 关于佛化婚礼的五点争论

    “我论因说因……有因有缘集世间,有因有缘世间集;有因有缘灭世间,有因有缘世间灭。”佛法的重心是放“有情”生命问题的解决上,同样,佛法的弘扬也要遵循缘起的法则,不能背离缘起。众生是缘起的,众生的根性...,它与现代社会众生的因缘息息相关,不是隐遁山林个人解脱的佛教。佛法世间,不离世间觉,缘起的世间,缘起的众生,缘起的修道因缘,人间佛教菩萨僧的因缘就是尽力推动世间一切善法,接引一切有缘众生离苦得乐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1786372.html